开云体育在线观看-大连一方客场迎战四川FC,势如破竹

  

  高自发,男,本科学历,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大连市骨干教师,嘉汇阳光高中教学处主任。从教23年,曾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科研先进教师、省级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、市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。现为辽宁省杂文学会理事、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、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。有文章选入中考语文试卷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。

用观察与思考架起读与写的桥梁

文/高自发(教学处主任)

大连一方客场迎战四川FC,势如破竹

  曾有很多家长问我,高中语文应该怎么学?我经常回答他们:多读书、多练笔。但还是有很多家长说:我的孩子书也没少读,文也没少写(比如写日记、周记、作文),但是成绩还是上不去啊!思来想去,我觉得还是因为我短了一句话:还要多观察、多思考。

  是的,语文的学习没有什么秘诀,无非就是多读书、多观察、多思考、多练笔。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,是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、写作的。除了阅读教材,还要布置很多课外阅读。像嘉汇阳光高中每年都有读书节,会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,供学生平时和寒暑假阅读。这样很多学生也会被动地阅读很多书。但是光读书,不思考,那读的书可能转眼就成了过眼烟云。

  所以,真正的读书应该是边阅读、边摘抄、边思考。读到不懂的,记下来,过后查一查,弄懂它;读到好句子,摘抄下来,反复品读;读完一本书,不要觉得完成了一个任务,合上书之后要想一想,书中的意旨、趣味,对书中稍显深奥的东西需要花点时间思考,实在不懂就应该请教老师或同学。这样,基本能做到,读了一本书,头脑中就留下了这本书的印记。不但有印记,还有了书中没写到的东西(你的思考所得);最后要做个读后感,把你的思考所得变成文字保存下来。读后感重在感想,而不是摘抄书中的话,这就超出了前面摘抄好句子的层次。积累了一篇乃至更多篇的读后感,就等于把一本书读薄了,把别人的东西真正地吸收了,变成了自己的。

  当然,更高层次的阅读还应该重读和延伸阅读。重读好理解,就是反复多次读。这好比你去不二心吃了一个芸豆馅的包子,觉得好吃,你下次还会去买芸豆馅的;延伸阅读呢,相当于你吃了不二心芸豆馅的包子,觉得好,就会想尝尝他家的别的馅的包子,甚至还想尝尝他家的小笼包子。所以,延伸阅读,其实就是你读了一个作家的一本书,觉得好,一定要千方百计去寻他的其他的书,找到了、读过了,读得多了,你就了解了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、写作套路。慢慢地你一张嘴,一提笔,不由自主地就会模仿这个作家了。

  说到模仿作家的风格,下面就来说说练笔,也就是所谓的“写作”。为什么有很多学生读了很多书,仍然不会写呢?除了没有做到上面的正确阅读方式之外,最关键的就是缺乏观察和思考。

  先说观察。所谓观察,其实就是日常要多听、多看。多听,一要听大自然,像鸟鸣、蝉噪、蛙鼓,大自然的这些声音不但入耳,还要入心,比如:蝉什么时候开始叫?夏天的蝉鸣和秋初的蝉鸣有什么不同?你有意识地想过蝉鸣的声音像哪种声音吗?再联系你读过的诗词比如“蝉噪林逾静、鸟鸣山更幽”,为什么古人这样写蝉鸣,怎么蝉叫还林子更静了?

  二要听社会。社会上的声音更多了,汽车声、建筑工地的打桩机声、人声……声声不同,各有特色。单是听人说话就各有各的妙处。同样一句话,不同的年龄、不同的性别、不同的职业的人说出来就是不一样。为什么很多学生的作文“学生腔”太浓了?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人说话。你写一个农民,却满嘴的术语、书面语;你写一个教授,却张口歇后语、闭口一句俏皮嗑,土得掉渣,完全拧巴了。

  多看,就更有门道了,网上曾经有一个经典的例子,我拿来供大家借鉴。一个学生写观察日记,他写道:“一个父亲每次领着小儿子过斑马线,都是先用右手牵着儿子的手,到了马路中间一定换成左手。”这个学生经过一番思考,发现了其中的奥秘:刚上马路,右手牵着孩子,以防左面闯红灯的车;过了中线,换成左手,父亲仍然挡在右面来车的方向。原来这个小小的换手动作其实体现了满满的父爱!很多学生写母爱写父爱,往往脱不了慈母严父的套路,不是母亲给他做好吃的,就是父亲的大巴掌教训了自己,总之,都是多数人写过的,没有新意。而这个学生,通过一次细心的观察与思考,却发现了不一样的父爱:大爱无言、父爱无声!

  其实,语文能力提高的途径,无非是听、说、读、写。而阅读和写作是横亘在高中生面前的两条鸿沟,很多人望而却步,或者不知如何下手,更有甚者下了大力气却没有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,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用观察与思考架起读与写的桥梁。如果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多观察、多思考,就一定会使语文成绩突飞猛进。因为,观察使人丰富,思考使人深刻。一个阅历丰富而又思想深刻的人,怎么可能写出浅薄的文章呢?

  

大连一方客场迎战四川FC,势如破竹

相关推荐

发表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